17版《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
来源:诊断学精品课程 作者:系统管理员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0-11-05 12:04:08
A A A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绪论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和图书馆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熟悉诊断学的课程特点和定位以及主要内容,了解诊断学学习方法。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认识诊断学这门课程特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的重要性并喜欢学习本门课。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

教学重点:学习诊断学的意义、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诊断学的内容(包括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

教学难点:症状和体征的区别。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绪论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授课中结合实例,提出问题并作解答,引导学生边听课边思考。最好以实用的方法开头,例如病例导入。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2学时   教学改革: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10分钟

一、诊断学的概念(通过病历导入)

多媒体、讲解。

10分钟

二、诊断学的发展史

多媒体、讲解。

50分钟

 

 

 

 

 

三、诊断学的内容(重点)

(一)病史采集

(二)常见症状

(三)体格检查

(四)体征

(五)实验室检查

(六)辅助检查

(七)病历书写

(八)临床诊断思维

多媒体、讲解。

 

 

 

 

 

15分钟

 

 

 

 

 

四、学习方法

(一)正确理解诊断学课程学习的主要任务

(二)理论上:掌握症状、体征和实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三)实践上:问诊、体检的基本技能要反复训练

(四)理论联系实际

(五)正确看待新技术的应用,掌握基本技能

(六)与学习临床各科的关系

(七)综合分析能力与临床诊断思维的培养贯穿始终

(八)诊断学课程是学习人文医学的重要时机

多媒体、讲解。

 

 

 

 

 

 

5分钟

五、建立正确的诊断思维

多媒体、讲解。

10分钟

六、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一)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

(二)规范化地进行体检

(三)熟悉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的目的和临床意义

(四)掌握心电图操作,熟悉正常心电图和常见异常心电图

(五)写出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和住院病历

(六)能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多媒体、讲解。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一篇 常见症状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和图书馆资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症状的内容,熟悉常见症状的概念、临

床意义,了解常见症状的问诊要点和检查要点。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判断真实病人症状的能力,能通

过患者症状初步得出临床诊断。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

教学重点:临床常见症状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伴随症状、问诊要点。

教学难点:发热的发生机制、临床过程及特点、热型及其临床意义;水肿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发绀的概念及分类;咯血与呕血的区别,呼吸困难的病因与临床表现;便血与黑粪的区别;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途径,黄疸的鉴别;昏迷的分级。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学录象、图片等方法与课堂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通过临床病案教学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症状形象易懂,最好用临床实例引导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8学时

教学改革: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50分钟

 

 

 

 

 

 

 

 

一、发热

(一) 定义

(二) 发生机制

(三) 病因与分类

(四) 临床表现(重点)

1. 发热分度

2. 临床过程与特点

3. 热型与临床意义

(1)  稽留热

(2)  弛张热

(3)  间歇热

(4)  波状热

(5)  回归热

(6)  不规则热

(五) 伴随症状

多媒体、讲解。

 

 

50分钟

 

 

 

 

 

 

 

 

 

 

 

 

50分钟

 

 

二、水肿

(一)  定义

(二)  发病机理

(三)  病因与临床表现(重点)

1. 全身性水肿

(1)     心源性水肿

(2)     肾源性水肿

(3)     肝源性水肿

(4)     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

(5)     营养不良性水肿

(6)     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

2. 局部性水肿

伴随症状

三、咯血

(一) 定义

(二) 病因

1.支气管疾病

2.肺部疾病

3.心血管疾病

4.其他

(三) 发生机制

咯血与呕血的鉴别(重点)

(四) 临床表现

(五)  伴随症状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50分钟

 

 

 

 

 

 

 

50分钟

 

 

 

 

 

 

 

 

 

 

 

 

 

 

 

50分钟

 

 

 

 

 

50分钟

 

 

四、发绀

(一)定义

(二)发生机制

(三)病因与分类(重点)

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真性发绀)

    中心性发绀、周围性发绀、混合性发绀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四)伴随症状

五、呼吸困难

(一)定义

(二)病因

1.呼吸系统疾病

2.心脏血管疾病

3.中毒

4.神经精神性疾病

5.血液病

(三)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重点)

1.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

2.心源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3.中毒性呼吸困难:

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

5.血源性呼吸困难:

(四)伴随症状

六、呕血与便血

(一)概念 便血与黑粪的区别(重点)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伴随症状 

(五)检查要点

七、黄疸

(一)定义

(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三)病因、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重点)

1.溶血性黄疸

2.肝细胞性黄疸

3.胆汁淤积性黄疸

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四)伴随症状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50分钟

 

 

 

 

八、意识障碍

(一)概念

(二)病因

l.重症急性感染 

2.颅脑非感染性疾病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心血管疾病

5.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6.外源性中毒

7.物理性及缺氧性损害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重点)

1.嗜睡

2.意识模糊

3.昏睡   

4.谵妄

5.昏迷

(1)轻度昏迷

 (2)中度昏迷

(3)深度昏迷

(五)伴随症状

多媒体、讲解。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二篇 问诊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问诊的内容,熟悉问诊的概念、重要性、

法与技巧,了解特殊情况下的问诊技巧。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问诊真实病人的能

力,能顺畅的和病人进行交流。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

教学重点:问诊的重要性、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及生育史、家族史)。

教学难点:特殊情况的问诊、主诉提炼的方法和要求、现病史的采集、现病史与既往史的区别联系。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在课堂上多进行演练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问诊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问诊方法比较空洞,需用临床实例引导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4学时

教学改革:课堂现场模拟问诊以及电子模拟问诊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20分钟

一、问诊的重要性与医德要求

多媒体、讲解。

100分钟

二、问诊的内容

(一)一般项目

(二)主诉

(三)现病史

(四)既往史

(五)系统回顾

(六)个人史

(七)婚姻史

(八)月经与生育史

(九)家族史

多媒体、讲解。

80分钟

 

 

 

 

 

 

 

 

 

三、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一).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1. 问诊前先进行过渡性交流

2. 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地询问

3. 问诊先由简易问题开始

4. 态度要诚恳友善

5. 避免诱问和逼问

6. 避免重复提问

7. 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8. 注意核实

(二).重点问诊的方法

(三).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多媒体、讲解。

适当提问并小结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一章 基本方法

第一节        视诊

第二节    触诊

第三节    叩诊

第四节    听诊

第五节    嗅诊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听诊注意事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5种体格检查法。掌

5种基本叩诊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熟悉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了解视诊、

触诊和听诊的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认识检体诊断的方法,能初步掌握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和初步应用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

教学重点:检体诊断、体格检查、体征的概念。体格检查的注意事项。视诊的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触诊的概念、意义、方法、适应范围和注意事项。叩诊的概念、方法(直接、间接叩诊)、适应范围,五种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鼓音和过清音)的发生机制、特点和出现部位。听诊的概念、方法及注意事项。嗅诊的概念、适应范围,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触诊、叩诊的检查方法。5种基本叩诊音的特征及临床意义。常见异常气味的临床意义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列表对比、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基本检查法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方法讲解较抽象,一定结合多媒体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2学时

教学改革: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0分钟

 

第一节  视诊

强调视诊的重要性,不同部位的视诊内容及方法不同

多媒体、讲解。

 

30分钟

 

 

 

 

 

 

 

 

第二节 触诊

一、触诊方法

 (一)浅部滑行触诊法

(二)深部触诊法:深部滑行触诊法

1.双手触诊法

2.深压触诊法

3.冲击触诊法

二、触诊注意事项:消除病人紧张情绪,取得病人密切配合。手法轻柔,边检查边思考。

多媒体、讲解。

 

 

 

 

 

 

 

 

30分钟

 

 

 

 

 

 

 

第三节  叩诊

一、叩诊方法:直接叩诊法

间接叩诊法(强调方法及适用范围)

二、叩诊注意事项

环境安静,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注意对称部位的比较,叩诊音的变化与震动感差异相配合,操作规范用力均匀。

三、叩诊音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用多媒体主要放间接叩诊的手法,及模拟叩诊音。

20分钟

 

 

 

 

 

第四节 听诊

一、听诊方法:

直接听诊法

间接听诊法

二、听诊注意事项:环境安静,切忌隔衣听诊,采取适当体位,正确使用听诊器,注意力集中。

多媒体、讲解。

 

 

 

 

10分钟

 

 

第五节嗅诊

 通过嗅觉来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多媒体、讲解。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体格检查

第二章 一般检查

第一节全身状态检查  

第二节皮肤    

第三节淋巴结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皮疹及毛发检查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掌握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熟悉发育与体型、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步态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熟悉皮肤的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检查患者一般状态的方法,能初步辨识患者一般状态是否异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检查法及临床意义,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浅表淋巴结检查法及浅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具体对比总结学习中出现的三项内容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一般状态检查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有形象生动之处,可结合实际生活所见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4学时

教学改革:步态讲解可让学生自己模仿,形象易记忆。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

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120分钟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多媒体、讲解。

10分钟

10分钟

50分钟

 

 

 

 

10分钟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5分钟

 

 

 

50分钟

 

 

 

 

 

 

30分钟

 

 

 

(一).性别

(二).年龄

(三).生命征

1.体温:口、肛、腋温测量方法

2.呼吸、脉搏、血压测量方法

3.脉搏

4.血压

(四).发育与体型 

1.判断成人发育正常的指标

2.三种体型

3.异常:巨人症、侏儒症、呆小病、佝偻病

(五).营养

1.营养状态分级及判断指标

2.异常:营养不良、肥胖

(六).意识状态

1.正常

2.意识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及谵妄。

(七).面容与表情:

急、慢性病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粘液性水肿、肢端肥大症、满月脸等面容。

(八).体位1.自主体位2.被动体位

3.强迫体位:强迫坐位、强迫侧卧位、辗转体位。

第二节 皮肤粘膜检查

(一) 颜色:苍白、发红、发绀、黄疸、色素沉着。

(二) 弹性:正常、减低

(三) 皮疹:斑疹、丘疹、斑丘疹

(四) 出血点与紫癜:出血点、紫癜、瘀斑、血肿。

(五) 蜘蛛痣、肝掌

(六) 水肿  ()皮下气肿

皮下结节  ()瘢痕  ()毛发

第三节  淋巴结检查

()检查方法及顺序

()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

 

 

 

 

 

 

 

 

 

 

 

 

 

 

 

多媒体、讲解。

 

 

 

 

 

 

多媒体、讲解。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三章  头部检查   

第一节 头发和头皮

第二节 头颅

第三节 颜面及其器官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巩膜黄疸、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射、鼻窦压痛、咽和扁桃体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了解头部器官的其他检查内容的方法和临床意义。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检查患者头部的方法,能初步辨识患者头部是否异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角膜的一般检查,瞳孔的形状与大小、对光反射、调节与聚合反射的检查法及异常的临床意义。鼻窦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扁桃体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瞳孔大小与对光反射、鼻窦压痛、咽和扁桃体的检查法。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具体对比总结学习中出现的三项内容的知识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有形象生动之处,可结合实际生活所见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3学时

教学改革:结合临床疾病在头部之表现,多举实际病例以吸引学生对头颈部体征之注意力。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第一节 头发和头皮

多媒体、讲解。

25分钟

 

 

 

 

第二节 头颅

一、大小、形态、运动及头围测量方法

二、头颅异常:小颅 尖颅 方颅 巨颅 长颅 变形颅

三、头颅运动异常

多媒体,图片,结合实例讲解

 

 

 

120分钟

第三节 颜面及其器官

 

50分钟

 

 

 

 

一、眼:(重点)

(一) 眼的功能检查(视力 视野 色觉)

(二) 外眼检查 (眼睑 泪囊 结膜 眼球)

(三) 眼前节检查 (角膜 巩膜 虹膜 瞳孔)

(四)眼底检查

多媒体、图片、板书,结合实例讲解

 

 

20分钟

 

 

 

二、耳:

(一) 外耳 (耳廓 外耳道)

(二) 中耳

(三) 乳突

(四) 听力

多媒体、讲解。

 

 

 

 

20分钟

 

 

 

 

 

 

 

三、鼻:

(一) 鼻的外形

(二) 鼻翼煽动

(三) 鼻中隔

(四) 鼻出血

(五) 鼻腔粘膜

(六) 鼻腔分泌物

(七) 鼻窦:鼻窦的检查方法(重点)

多媒体、讲解。

 

 

 

 

 

 

 

30分钟

 

 

 

 

 

 

 

 

四、口腔

(一) 口唇

(二) 口腔粘膜

(三) 牙齿

(四) 牙龈

(五) 

(六) 咽部及扁桃体

(七) 

(八) 口腔的气味

(九) 腮腺

多媒体、讲解。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四章  颈部检查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甲状腺、气管位置、颈部静脉、颈部动脉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了解颈部外形及活动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能初步辨识患者颈部是否异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甲状腺、气管位置、颈部静脉、颈部动脉的检查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教学难点:颈部静脉、颈部动脉的检查方法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后在实验室由教师指导练习颈部检查的检查法,最后到病房见习病理体征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有形象生动之处,可结合实际生活所见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1学时

教学改革:结合临床疾病在颈部之表现,多举实际病例以吸引学生对头颈部体征之注意力。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一、颈部外形与分区

多媒体、讲解。

5分钟

二、颈部姿势与运动:正常、抬头困难、活动受限伴疼痛、强直、头偏一侧、

多媒体、讲解。

5分钟

三、颈部皮肤与包块

多媒体、讲解。

10分钟

 

 

 

四、颈部血管检查 (重点及难点)

(一) 颈动脉搏动

(二) 颈静脉搏动

(三) 颈静脉充盈及临床意义

多媒体、讲解。

 

 

 

20分钟

五、甲状腺检查(重点及难点)

(一)正常甲状腺

(二)甲状腺检查内容

1.视诊

2.触诊:肿大的甲状腺肿大分三度、质地、表面、形态、压痛、 震颤

3.听诊

(三)甲状腺肿大的意义

多媒体、配合学生实体演示、讲解。

 

5分钟

.气管

(一)正常位置:

(二)气管的检查方法

(三)气管移位的临床意义

多媒体、讲解。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第二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胸部常用垂直线标志。掌握胸骨角、胸骨柄 、肩甲骨

等骨骼标志的位置。掌握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一侧变形的特点及病

因。掌握乳房视诊、触诊常见异常改变的特点及原因。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认识胸部体表标志的能力,能初步辨识异常胸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和划线,扁平胸、桶状胸、佝偻病胸、胸廓一侧变形的特点及病因。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胸部常用体表标志和划线。

教学难点:乳房视诊、触诊常见异常改变的特点及原因。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先掌握简单知识。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有形象生动之处,可结合实际生活所见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2学时

教学改革:多媒体课件教学与课堂提问相结合。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5分钟

 

 

 

一、胸部检查概述

(一) 简述胸部的范围。

(二)略讲胸部检查的方法。(物理诊断、辅助诊断)

多媒体放映。

画图具体说明胸

部常用划线及分区。

 

25分钟

 

 

 

 

 

 

 

 

 

二、胸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重点)

指出胸廓内含有心、肺等重要脏器,胸部检查目的即是判断这些脏器的生理、病理状态。

指出胸部的体表标志的来源和意义:为标记正常胸廓内部脏器的轮廓和位置,以及一场体征的部位和范围,熟识胸廓上的自然标志和人为划线据重要意义。

(一) 骨骼标志。

(二) 垂直线标志。

(三) 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

(四)简要提及肺和胸膜的界限。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用多媒体主要放胸部体表标志图示。

 

 

 

 

第二节 胸壁、胸廓与乳房

 

15分钟

 

 

 

 

一、胸壁

(一) 静脉:胸壁静脉曲张的意义

(二) 皮下气肿

(三) 胸壁压痛

(四)肋间隙

多媒体、讲解

 

 

 

 

30分钟

 

 

 

 

 

 

二、胸廓:正常及病态的胸廓(重难点)

(一) 扁平胸。

(二) 桶状胸。

(三) 佝偻病胸。

(四) 胸廓一侧变形。

(五) 胸廓局部隆起。

(六) 脊柱畸形引起的胸廓改变。

重点讲解,强调重要性。并用挂图结合多媒体图示说明病态胸廓的改变形态。

 

 

20分钟

 

 

 

 

(三)乳房(难点)

(一)      视诊:强调乳腺癌的视诊体征。

(二)      触诊:强调乳腺癌的触诊体征。

(三)      乳房的常见病变:举出临床病例并分析说明。

 

 

5分钟

 

小结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三节 肺和胸膜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呼吸频率、呼吸节律(潮氏呼吸)异常的病因与特点。掌握语颤的检查方法与异常改变的病因。掌握胸部正常叩诊音,肺下界叩诊异常的病因,胸部常见异常叩诊音的病因和特点。掌握三种正常呼吸特点,产生机理。掌握异常呼吸音特点与病因。掌握干湿罗音特点分类及临床意义。掌握语音共振异常的特点及病因。掌握肺与胸膜常见病的体征。熟悉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检查方法在胸膜和肺部检查中的作用熟悉胸膜摩擦感、胸膜摩擦音的机理、病因、特点。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检查患者胸部的方法,能初步辨识患者胸部是否异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以实际案例说明胸部物理诊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重视度。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语颤改变的临床意义。叩诊和听诊。肺部常见异常体征检查方法。

教学难点:异常呼吸音的听诊及鉴别。干湿啰音的区别。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多媒体听诊练习。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比较专业,学生不容易学会,上课时加上多媒体效果形象展示声音和动作。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4学时

教学改革: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像动画俱佳,并结合临床具体病例加以分析。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分钟

 

 

注意事项:检查胸部时患者一般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环境舒适。强调胸部查体为重点掌握内容,尤其是叩诊和听诊。

课堂讲授。

 

 

 

 

第三节 肺和胸膜

一、视诊

 

5分钟

 

 

 

 

 

 

 

 

(一)呼吸运动

1.呼吸运动的类型: 腹式呼吸、胸式呼吸。

强调正常男性和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而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2.两种呼吸运动的增强与减弱:和后面腹部检查相联系。

1)胸式呼吸运动增强:如腹膜炎、腹水、妊娠等

2)胸式呼吸运动减弱:肺炎、重症肺结核、胸膜炎、肋骨骨折、肋间神经痛等

3.呼吸困难的分类:三凹征

画图说明常见呼吸类型及其特点。

 

 

 

 

10分钟

 

 

 

 

 

 

 

 

 

 

15分钟

 

 

 

 

 

 

5分钟

 

 

 

 

 

(二)呼吸频率

1.呼吸过速:超过20/分,发热、疼痛、贫血、甲亢及心衰。

2.呼吸过缓:低于12/分,颅内压增高,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

3.说明呼吸过速过缓的界定不是正常呼吸16-18/分的上下限。

4.呼吸深度:着重讲述呼吸深度的改变。

1)过深:酮症酸中毒、运动后、激动后

Kussmaul呼吸。强调为重点

2)过浅:麻醉剂或镇静剂过量等

(三)呼吸节律

1.陈施呼吸:

2.毕奥呼吸:

3.抑制性呼吸:

4.叹气样呼吸:

二、触诊

(一)胸廓扩张度

说明在生理见习时着重讲述检查方法。并在课堂上用手比划,并结合多媒体。

1.正常:两侧一致。

2.异常:常见一侧扩张度受限如胸腔积液、气胸等。

多媒体、讲解。

 

 

 

 

 

 

 

 

 

 

 

用形象的话语形容并用手比划说明并结合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讲解

 

 

 

30分钟

 

 

(二)语音震颤或称触觉语颤(重点)

1、语音震颤产生的条件。

2、影响语音震颤因素。在此说明这一点对于理解语音震颤增强和减弱原因有重要作用。

1)正常:肩胛间区、左右胸骨旁12肋间最强、肺底最弱

2)异常:增强:肺炎、空洞肺结核、肺栓塞

减弱或消失:肺气肿、肺不张、胸腔积液或气胸、胸膜肥厚

以理论讲述为主,并请学生做模特,课堂说明正常语音震颤的部位,原因。

 

 

 

3分钟

 

 

 

 

 

 

(三)胸膜摩擦感

1.产生原因。

2.特点。

1)呼吸两相均可触及。

2)皮革摩擦感。

3)常于胸廓前下侧触及。

理论讲述为主,告诉学生可用一手堵耳,另一手摩擦该手,即类似胸膜摩擦音,和下一学时讲到的胸膜摩擦音联系。

 

三、叩诊:(重点)

 

3分钟

 

 

 

(一)方法:

1.直接叩诊。

2.间接叩诊。

3.强调两种叩诊方法的要领及其适应症。

多媒体动画,结合实例讲解,适当提问。

 

2分钟

 

(二)影响叩诊音的因素:

    简要讲述,重在理解。

 

 

2分钟

 

 

(三)叩诊音的分类:

清音、过清音、鼓音、实音、浊音。

以提问的方式学习,并复习前期课程中相关内容。

 

 

 

3分钟

 

 

 

 

 

 

15分钟

 

 

 

 

 

 

 

(四)正常胸部叩诊音。

画图说明各个叩诊音的出现部位。

正常胸部叩诊音为清音,心肺交界处叩为浊,肺肝交界处叩为浊,心脏、肝脏不被肺遮盖处叩为实音。左侧腋前线下方为胃泡古音区。

提问:为什磨脏器交界处叩为浊音?

(五)肺界的叩诊。(难点)

1.肺上界(肺尖的宽度):正常4-6cm

变窄:肺尖结核、肺尖炎症

增宽:肺气肿、气胸、肺尖肺大疱等。

2.肺前界(相当于心的绝对浊音界)

增大:心脏扩大、心包积液等

缩小:肺气肿

 

画图说明各个叩诊音的出现部位。并结合多媒体看图。强调其重要性。

 

 

多媒体放映。

画图具体说明肺界的叩诊。重点讲授。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

 

 

 

 

3.肺下界

1)正常:位于锁骨中线第6肋间、腋中线第8肋间肩胛线和10肋间

2)下降:肺气肿升高:肺不张、腹水、膈肌麻痹、肝脾肿大。

3)上升:

重点讲解,强调重要性。并结合多媒体图示。

 

 

10分钟

 

 

4.肺下界移动度。(画图)正常:6-8cm

1)减弱:肺气肿、肺水肿、肺不张、肺间质纤维化等

2)消失:大量胸水、积气及胸膜广泛粘连增厚。

举例、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5分钟

 

 

 

 

 

 

 

 

 

(六)胸部异常叩诊音(难点)

1.正常:清音

2.异常:浊音或实音:胸水、肺炎、胸膜肥厚

3.过清音:肺气肿

4.鼓音:气胸、空洞或肺结核

5.浊鼓音:肺不张。

各征讲授后举临床病例说明并让同学分析。

例:(1)肺气肿:叩诊为过清音,很典型。原因是肺张力减弱,含气量增多。

2)气胸:叩诊为鼓音。因胸膜腔积气。

 

 

 

 

 

2分钟

 

 

四、听诊(重点)

简要说明肺部听诊的要求:被检者取坐位或我为,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

多媒体、讲解。

 

 

10分钟

 

 

 

 

(一)正常和异常呼吸者

1.支气管呼吸音

1)听诊部位:

正常:=呼 在喉、锁骨上窝、背部67颈椎及12胸椎可闻及

异常:在肺泡呼吸音部可闻及该音。如肺炎、肺脓肿。

2)听诊特点:列表说明问题。并画出简意图。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用多媒体主要放呼吸音让学生听到形象的具体内容。重点讲解,强调重要性。并结合多媒体图示说明。

10分钟

 

 

 

 

 

 

 

 

  2.肺泡呼吸者

1)听诊部位:

正常:吸呼 大部分肺野都可闻及

异常:减弱

①影响肺泡呼吸音传导(气胸、胸水)

②影响胸、肺扩张(肺不张、大量腹水)

③通气动力不足(膈肌麻痹)

④通气动力增加(COPD、肺癌、哮喘、发热)

2)听诊特点:列表说明问题。并画出简意图 

列表对比,并让学生自己用嘴模仿呼吸音,以更好的理解。

并结合提问,布置课后复习题。

 

8分钟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1)听诊部位:

正常:呼>吸 在胸骨两侧12肋间、肩胛间区34胸椎、肺尖可闻及

异常:在肺泡呼吸音区听到该音如大叶性肺炎,肺结核

2)听诊特点:列表说明问题。并画出简意图

列出正常呼吸音对比表,列出异常呼吸音对比表。

4.提问:

1)正常呼吸音的听诊部位取决于什么?

2)气管呼吸音和支气管呼吸音有何不同?

列表对比,并让学生自己用嘴模仿呼吸音,以更好的理解。

并结合提问,布置课后复习题。

 

 

 

 

 

20分钟

 

 

 

 

 

 

 

 

 

 

(二)啰音(重点)

1概念

2.啰音的分类:

1)湿性啰音

分类:响亮、非响亮;大、中、小及捻发音

2)干性啰音

分类:高调啰音,较小支气管或细支气管

3.啰音的特点。

4.啰音的临床意义

列表对比干湿啰音的特点,从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分类,临床意义等几个方面对比。

多媒体放映。

 

 

列表说明,方便记忆,容易理解。

用多媒体主要让学生听到模拟啰音。

 

5分钟

 

 

 

 

 

 

 

(三)语音共振

1.产生机制:同语颤。

2.检查方法:重点在生理见习时讲授。

3.特点:

正常:音节含糊、非响亮清晰、在气管和大气管附近最强、肺底较弱

减弱:支气管阻塞、胸水 

增强:肺实变

理论讲述为主

 

 

 

 

 

 

 

10分钟

 

 

 

 

 

 

 

 

(四)胸膜摩擦音。

1.产生机制:回忆胸膜摩擦感,以提问的方式讲授。

2.检查方法:重点在生理见习时讲授。

3.特点:

1)听诊部位。

2)声音特点。

4.临床意义

正常:无

异常:胸膜炎、肺梗塞、胸膜肿瘤、尿毒症

理论讲述为主,告诉学生可用一手堵耳,另一手摩擦该手,即类似胸膜摩擦音,和下一学时讲到的胸膜摩擦音联系。

 

30分钟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重点讲述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疾病,要求熟悉肺部异常体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熟悉Damoiseau线、Garland三角、Scoda浊鼓音、Grocco三角等特殊体征。

多媒体动画,结合实例讲解

适当提问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五节 心脏检查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心脏视诊的检查顺序、内容和方法

2、掌握心脏触诊的检查顺序、内容和方法

3、掌握心脏叩诊的检查顺序、内容和方法,要求能够准确的叩出心界。

4、掌握听诊的检查顺序和方法,正常心率、心律、心音及临床意义;心音分裂、额外心音特点及意义;心脏杂音的临床意义。

(二)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检查患者心脏的方法,能初步辨识患者心脏是否异常的能力。能够准确的叩出心界,并进行心脏的正确听诊。

(三)情感目标:通过本章节学习,使同学们认识到心脏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关心患者、体贴患者的仁爱之心。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

1.震颤的发生机制、临床意义。

2.心脏叩诊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3.心脏听诊的方法、部位和顺序。

4.呼吸性窦律不齐、早搏、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5.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6.舒张早期奔马律和开瓣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7.心脏杂音的发生机制、特征和临床意义,各瓣膜听诊区收缩期、舒张期杂音的临床意义,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

8.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

教学难点

1.影响心尖搏动的生理和病理因素。

2.心脏叩诊法、正常心脏浊音界及心脏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3.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4.正常心音的听诊特点,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

5.舒张早期奔马律和开瓣音的发生机制、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6.器质性与功能性收缩期杂音的区别。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多媒体听诊练习。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比较专业,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上课时多加一些形象的动画、声音和动作,效果会更好。另外多用类比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可能会容易理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板书画出心脏浊音界的变化过程,形象逼真,便于理解。用时8学时

教学改革: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像动画俱佳,并结合临床病例加以分析。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

手段

15分钟

简介心脏检查的意义、复习心脏解剖、生理等知识                              

一、判断心脏病的有无、程度、性质,为医生必须掌握的技术

二、心脏检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复习心脏结构及泵血过程

多媒体、讲解。

40分钟

一、视诊                              

(一)心前区之隆起与凹陷                           

1.正常情况:胸廓对称,无异常凹、凸。

2.异常情况:

1)心前区突起:见于儿童伴风心或先心病伴右室扩大者。

2)心前区饱满:,见于大量心包积液。

3)胸廓畸形伴心前区改变时,合异有先心。

(二)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位置

2.异常情况:主为移位和强度改变

1)移位:生理性移位、病理性移位(心脏因素、心外因素)

2)强弱改变,生理性改变、病理性改变。

(三)异常搏动

  1.胸骨左缘第3~4肋间搏动

  2.剑突下搏动(区别右心室搏动与腹主动脉的搏动)

  3.心底部异常搏动

重点讲解,强调重要性。并结合多媒体讲授

45分钟

二、触诊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1、心尖搏动及其它搏动 触心尖搏动的意义

2、正常心尖搏动位置

3、异常搏动位置   

抬举性搏动、负性心尖搏动

(二)震颤                            

多媒体图示,文字板书,讲解,举例。

 

 

1、定义:

2、机制:讲解与杂音的关系

3、意义:强调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重点列表讲述其临床意义。

(三)心包摩擦感

1.产生机制。

2.触诊特点。

 

40分钟

三、叩诊(重点)

(一)叩诊的方法与顺序:

1.叩诊方法。

  间接叩诊。

2.叩诊顺序。

先左后右,由外至内,由下至上。

(二)正常心浊音界:

  1.心界的组成。

   2.正常心浊音界。

以胸骨中线至心浊音界边缘的垂直距离。

(三)心浊音界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1. 心脏本身因素:

左心室增大、右心室增大、左右心室增大、心包积液。以画图形式来讲解。

2.心外因素:

心浊音界位置的改变。

 

用图展示心界的组成。

列表对比,方便记忆。

 

 

5分钟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四、听诊:(难点)

(一)心脏瓣膜听诊区:

(二)听诊方法与顺序:

(三)听诊内容:

1.心率

正常心率及其变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

2.心律

 介绍正常人节律 、窦性心率不齐。重点介绍二种常见的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纤颤听诊特点。

3.心音

 1)心音的发生机制及其特点。

    ①第一心音(S1):

     它的出现标志着心室收缩,即收缩期开始。机理、听诊特点。

    ②第二心音(S2):

     为舒张期开始的标志。

 

 

用图片展示听诊区及听诊顺序。

 

 

 

 

 

 

 

列表说明第一、第二心音的区别,方便记忆,容易理解。

 

多媒体放映。

 

列表说明,方便记忆,容易理解。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用多媒体主要让学生听到模拟额外心音。

 

 

 

 

 

 

 

 

 

 

 

 

 

 

 

 

 

 

 

 

 

 

 

 

 

30分钟

 

 

 

 

 

 

 

 

 

 

40分钟

 

机理、听诊特点。

    ③第三心音(S3):

     第三心音的概念,出现时期,机理,听诊特点。

    ④第四心音(S4):

     第四心音的概念,出现时期,机理,听诊特点。

2)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区别。

 3)心音改变及影响因素。

     S1强度改变。

       增强:M.S;心肌收缩力增强;P-R间期短;CAVB时“大炮音”。

减弱:M.I;心肌损害时;P-R延长。

强弱不等:房颤;早搏;室速。

         S2强度改变。

           二个成分为A2P2,分别在肺动脉瓣区和主动脉瓣区清晰。

           增强:说明主、肺动脉内压增高。

A2P2增强的临床意义。

减弱:见于主、肺动脉内压降低。

A2P2减弱的临床意义。

         S1S2同时改变。

增强及减弱的临床意义。

 4)心音性质改变。

 5)心音分裂。

     ①强调心音分裂概念。

     S1分裂。

       生理情况:少数儿童、青少年可见。

       病理情况:使T明显迟于M的病,如CRBBB、右心衰,肺A高压。

     S2分裂。

S2A2P2之时距增加。强调各种分裂的概念、机理及意义。

生理性分裂、通常分裂、固定分裂、反常分裂(逆分裂):概念、听诊特点及意义。

  4.额外心音(附加心音)

    强调三音律、四音律、奔马律的概念。

    1)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期喀喇音。

又有早期和中晚期之分。

收缩早期喀喇音(喷射音):

   简单介绍其机制、临床意义。

② 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出现于收缩中晚期。阐明其机制。

 

 

 

 

 

 

 

 

 

 

 

 

 

 

 

 

 

 

100分钟

 

 

 

 

 

 

 

 

 

 

 

 

 

 

10分钟

 

举例,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2)舒张期额外心音。

① 奔马律(gallop rate)。

概念、分期、意义。                 

 ▲ 舒张早期奔马律:

又称为第三心音奔马律或 室性奔马律。声音组成、机制、与S3的区别、听诊特点及意义。

▲ 舒张晚期奔马律(又称收缩期前奔马律):它发生于舒张晚期,亦称房性奔马律。构成、特点、意义。

▲ 重叠奔马律。

② 开瓣音(opening snap):

又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强调概念、机制、特点及临床意义。                                           

③ 心包叩击音(Pericardial knock):

在缩窄性心包炎时,S2后的一个短促的附加音。强调机理、特点及意义。

5.心脏杂音。

  首先介绍心脏杂音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1)杂音的产生机制。

      六种异常情况所造成的杂音:血流加速、血粘度降低、瓣膜之狭窄和关闭不全、异常通道、腔内漂浮物、管腔扩大或狭窄。

 2)杂音听诊要点。

部位,时期,性质、传导、强度、体位、呼吸和运动。

 3)临床意义。

      ① 心脏病可以产生杂音,但有杂音者未必有心脏病,而有心脏病者未必有杂音。

      ② 功能性与器质性杂音之区别。

功能性杂音、器质性杂音、相对性杂音的定义。

二个相对性杂音:Graham-steell杂音、Austin-Flin杂音定义。

6.心包摩擦音。

 1)产生机理。

 2)特点。

 3)临床意义。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五章 胸部检查   

第六节 血管检查

第七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血管检查的方法和血管体征。

2、掌握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心力衰竭)。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血管检查的方法,并对循环系统常见病能够做出初步诊断。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

1.周围血管征

2.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心包积液、心力衰竭)。

教学难点:心脏常见疾病的体征(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力衰竭)。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多媒体听诊练习。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比较专业,学生不容易学会,上课时加上多媒体效果形象展示声音和动作。多用类比的方法深入浅出的给同学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2学时

教学改革: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像动画俱佳,并结合临床病例加以分析。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多媒体动画和心脏模型演示理解心衰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5分钟

前言:简要介绍一下血管检查的内容,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常用的动脉,颞A、颈A、肱A、桡A、股A、足背A。要左右上下对比。

全部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25分钟

 

 

 

 

 

 

 

 

 

 

第六节 血管检查

一、脉搏

(一)脉率:

(二)脉律:

(三)紧张度:

(四)强弱:

(五)波形:重点介绍水冲脉、交替脉、奇脉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1.正常脉搏波形。

 2.水冲脉。

 3.交替脉。

 4.重搏脉。

 5.奇脉。

画图形象说明脉搏的波形改变。

 

 

 

 

 

 

 

 

 

 

二、血压(已在一般检查中讲述)

(一)简介血压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二)血压标准:

(三)血压变动的意义:

1.高血压。

2.低血压。

3.四肢血压差异常。

4.脉压增大和减小。

用血压计课堂演示血压的测量。

 

 

 

 

 

 

25分钟

 

 

 

 

 

 

三、血管杂音及周围血管征

(一)静脉杂音

(二)动脉听诊:

(三)周围血管征

1.射枪音

2.Duroxiez双重杂音。  

3.毛细血管搏动征

通过多媒体手段听模拟血管杂音。

 

 

 

 

45分钟

 

 

 

 

 

 

第七节 循环系统常见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重点)

(一)、二尖瓣狭窄:

视诊:可有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左移。

触诊:心尖部舒张期震颤。

叩诊:心界可以正常,或左大,心腰部突出呈梨形。

多媒体动画和心脏模型演示理解二尖瓣狭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让学生听到二尖瓣狭窄时模拟杂音。布置课后复习题。

 

 

听诊:①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递减递增型

杂音。

S1亢进,开瓣音。

P2亢进,Graham-steell杂音。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性。

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听诊:①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S1减弱。

P2增强和分裂。

(三)、主动脉瓣狭窄:

讲解体征,多媒体教学演示杂音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讲解体征,多媒体教学演示杂音

(五)、心包积液:

讲解体征,多媒体教学演示杂音

(六)、心力衰竭:

    1.左心衰竭:肺循环的体征(各种类型的呼吸困难)。

   2.右心衰竭:体循环的体征(低垂部位的水肿)。

   3.全心衰竭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六章 腹部检查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了解腹部的体表标志及腹部的分区方法;掌握腹部的外形;重点掌握腹部的触诊方法及脏器触诊;掌握腹部脏器的叩诊及腹水的叩诊;掌握听诊肠鸣音。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腹部检查的方法,并对消化系统常见病能够做出初步诊断。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腹部脏器的触诊,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腹部脏器的标志和分区。

教学难点:腹部脏器的触诊。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多媒体听诊练习。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比较专业,学生不容易学会,上课时加上多媒体效果形象展示具体操作动作。多用类比的方法深入浅出的给同学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6学时

教学改革: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像动画俱佳,并结合临床病例加以分析。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重点、内容和步骤

板书提要、课堂提问、举例要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2分钟

 

 

10分钟

 

 

 

23分钟

 

 

 

5分钟

 

 

 

 

25分钟

 

 

 

 

 

 

 

 

5分钟

 

 

 

 

30分钟

 

 

 

 

 

 

 

 

 

 

 

 

 

 

 

5分钟

110分钟

 

 

 

 

 

 

 

 

 

 

 

 

 

 

 

 

 

 

 

 

 

 

 

 

 

 

 

 

 

 

 

 

 

 

 

 

 

25分钟

 

 

 

 

 

 

 

 

 

 

 

 

 

 

 

 

20分钟

 

 

 

 

 

 

40分钟

 

 

 

 

 

 

 

 

 

 

 

前言:介绍本课多媒体教学的听课与记录方法,本课共分六大部分讲述: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一)腹部检查概述:

1.简述腹部的范围。

2.略讲腹部检查的方法。

物理诊断、辅助诊断。

(二)腹部常用的骨骼标志、划线及分区的意义:

1.四区法。

2.九区法。

3.七区法。 

第二节 视诊

(一)注意事项:

1.光线要充足适当。

2.室内要温暖。

3.病人仰卧,裸露全腹。

(二)腹部外形:(重点)

1.腹部膨隆。

1)全腹膨隆。

蛙状腹;球状腹;尖腹。

2)局部膨隆。

2.腹部凹陷。

1)全腹凹陷。

舟状腹。

2)局部凹陷。

(三)呼吸运动:

1.腹式呼吸。

2.胸式呼吸。

强调正常人的呼吸运动形式及病理情况下的改变。

举出临床病例并分析说明。

(四)腹壁:

1.皮肤改变。

1)皮疹。

带状疱疹;玫瑰疹。

2)腹纹。

紫色;白色。

2.腹壁静脉。(重点)

可由于腔静脉梗阻与门静脉高压,从他们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机制和特点上讲述。

3.脐的状态。

4.疝。

重点讲腹内疝。

5.蠕动波。

6.上腹部搏动。

讲右心室肥大与腹主动脉瘤的鉴别。

第三节 触诊

(一)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触诊的内容:

1.腹壁紧张度。

从正常、增强及减弱三个方面来阐述。

2.压痛及反跳痛。

指出腹部常见的一些压痛部位及反跳痛出现的临床意义。

3.腹部肿块。

从部位、大小、形态、硬度及质地、压痛、搏动、活动度及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八个方面来讲解。

4.液波震颤。

产生的条件及操作方法。

  5.肝脏触诊。(重点)

    1)触诊方法。

单手、双手及钩指触诊法

    2)触诊内容。

从大小、质地、表面形态、边缘、      压痛及搏动五个方面来讲解。

    6.胆囊触诊。

介绍胆囊触诊的方法和引起胆囊肿大的原因以及胆囊病变常出现的体征(如Murphy征、Courvoisier征)。

      举胆结石及胰头癌的例子加以详细说明。       

    7.脾脏触诊。

从触诊方法、肿大的测量法及分度和肿大的临床意义三个方面详细讲解。

    提问扁桃体、甲状腺及脾脏肿大是怎样分度的?

8.肾脏触诊。

从触诊方法、五个压痛点及相关的临床意义三方面来介绍。

9.膀胱触诊。

简要介绍膀胱触诊的注意事项及引起膀胱肿大的原因。

10.胰腺触诊。

简要介绍胰腺触诊的注意事项及重点介绍胰腺炎及胰头癌的特点。

11.正常腹部可触到的脏器。

注意腹主动脉、腰椎椎体、乙状结肠、盲肠、横结肠等正常脏器与腹部病理性包块的鉴别。

第四节 叩诊

(一)腹部叩诊音:

简单介绍一下腹部的正常叩诊音。

(二)肝脏及胆囊叩诊:

从叩诊方法与正常肝界以及肝界变化的临床意义等方面来介绍。

(三)胃泡鼓音区:

注意其大小的变化。

(四)脾脏叩诊:

注意方法及脾界的变化。

(五)肾脏叩诊:

肾区叩击痛。

(六)膀胱叩诊:

注意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和子宫肌瘤鉴别。

(七)腹水的叩诊:

注意不同量的腹水的叩诊方法以及与巨大的卵巢囊肿的鉴别。

第五节 听诊

(一)肠蠕动音:

听诊部位以及肠鸣音的异常。

(二)震水音:

简要介绍产生机理及临床意义。

(三)血管音:

从正常与异常两个方面来介绍。

第六节 腹部常见疾病的体征

(一)急性腹膜炎:

重点介绍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二)幽门梗阻:

从症状和体征两个方面。

(三)肝硬化:

重点介绍失代偿期,从肝功能减退及门静脉高压两个方面来介绍,详细介绍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三个体征:腹水、静脉侧枝循环和脾肿大。

(四)急性胰腺炎:

重点介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五)急性阑尾炎:

介绍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六)肠梗阻:

注意不同原因引起的肠梗阻的不同体征。

 

多媒体放映。

 

 

 

画图具体说明腹部常用标志及分区方法。

 

 

通过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来讲腹部的不同分区。

 

 

 

 

 

 

重点讲解,强调重要性。并用挂图结合多媒体图示说明腹部外形的改变。

 

 

 

 

 

 

 

 

 

 

 

结合挂图重点讲解门静脉高压时腹壁静脉曲张的情况。

 

 

 

 

 

 

 

 

结合多媒体来讲

解触诊方法及注

意事项。

 

结合挂图,指出不同的压痛部位.

 

结合临床病例。

 

 

 

 

用多媒体播放操作方法。

 

 

 

 

 

 

 

 

 

 

 

 

 

 

 

 

 

 

 

 

 

 

 

 

 

 

 

用多媒体来示教叩诊方法。

 

 

 

 

 

 

 

 

 

 

 

课堂讲授

 

 

 

 

 

 

 

 

 

 

 

复习解剖知识,结合挂图搞清楚门脉高压引起的一些体征。

 

 

 

 

 

 

 

 

 

诊断学》课程教学设计(首页)

课程名称:诊断学      任课教师:      职称:

所在系部:基础医学院  教 研 室:诊断学教研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    授课时间: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授课章节:第三篇 体格检查   

第八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   

基本教材:《诊断学》万学红 卢雪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自学资源: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熟悉脊柱与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

(二)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脊柱与四肢检查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医学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对该部分内容有兴趣,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所见学习。

教学重点:脊柱与四肢的检查。

教学难点:脊柱与四肢的检查。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多媒体形象展示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进行多媒体听诊练习。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反思与评价:本部分内容比较专业,学生不容易学会,上课时加上多媒体效果形象展示具体操作动作。多用类比的方法深入浅出的给同学讲解。

板书设计和课件:用时2学时

教学改革: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声像动画俱佳,并结合临床病例加以分析。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