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版诊断学教学设计-实验室检查
来源:诊断学精品课程 作者:诊断学精品课程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1-10-19 15:09:48
A A A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ü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4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3)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十三章  血液学检查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

课程类型

ü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血液学检查的内容,掌握有关贫血的分类;了解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熟悉血液学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

能力目标:掌握血液学检查的内容,掌握有关贫血的分类;了解白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熟悉血液学细胞的正常参考范围

素质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血液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及贫血的临床意义。

难点:白细胞变化的意义,贫血的分类和诊断思维。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从血液系统疾病去讲解血液变化的临床意义。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当血液发生病理变化时常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而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相应的病理变化。所以血液检查不仅是诊断各种血液病的主要依据,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

学习血液一般检测时,注意联系生理学、组织学知识,将血细胞的生成、影响因素、功能与血细胞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结合起来学习,同时查阅多种血液疾病的概念、内涵,重点理解相关疾病出现血液指标异常的机制,从而有助于掌握临床意义。学习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时,将其与中性粒细胞生长发育各阶段细胞核的形态联系起来;学习血沉时,与血细胞沉降时的相互作用力量、红细胞叠连、血浆中正负电荷联系起来;学习红细胞有关参数时,与细胞大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贫血的诊断思路结合起来,更有助于掌握临床意义。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影视课件、临床见习,可以利用雨课堂、企业微信等结合线上,开展教学,补充教学资料和病例,增加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应用能力。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为例子展开教学,讲述血液常规化验单的内容和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60分钟

60分钟

50分钟

20分钟

第十三章  血液学检查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查

教学要求:

1.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核左移的临床意义;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2.熟悉核右移、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物质、纤溶活性临床意义;ABORh血型系统的鉴定原则和临床意义

3.了解红细胞、白细胞形态改变的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值测定,红细胞、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以及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项目的选择及应用。

教学内容:

(一)红细胞计数:方法、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二)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以减少为重点)。

(三)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胞浆及着色改变。

3、红细胞内部结构及有核红细胞出现的改变。

(五)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1、白细胞总数计数方法、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2、白细胞分类计数法及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4、白细胞形态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七)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八)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九)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课前探究:

以下图骨髓造血过程为例,引导学生复习生理学学过的知识,血液和造血的基本过程,让学生复习了解造血基本过程和血细胞生成成长衰老死亡的自然过程。这样学生就能理解血常规化验单里面重点有哪些项目。以血液学常见疾病如贫血和感染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生相关疾病的情况下,患者的血常规化验单哪些指标会有改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1. 新课导入:

用教研室高老师体检化验单为例,回顾和复习同学们之前生理学血细胞及其生物特性的知识,介绍血常规化验单的内容,以感染性疾病和贫血为例,启发同学们思考,血细胞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会发生相关的改变。

2. 过程:

简单介绍临床血常规检查的过程,血液离心后血细胞的分层,结合以上正常血常规化验单,,以此展开介绍血液学检查的内容如下:

(一)红细胞计数:方法、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二)红细胞病理性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以减少为重点)。

(三)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四)红细胞病理性改变:

1、红细胞大小及形态的改变。

2、红细胞胞浆及着色改变。

3、红细胞内部结构及有核红细胞出现的改变。

3000r/min离心后的血液,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百分比,因此时红细胞被压缩无隙,又称红细胞压积,男4249%,女3748

 
血管

血2

结合以下我们在教学中发现的同学的异常血常规化验单,讲述血常规例白细胞的分类意义,以及临床常见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五)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1、白细胞总数计数方法、参考值及生理变化。

2、白细胞分类计数法及增多与减少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4、白细胞形态学异常的临床意义。

(六)网织红细胞计数,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课程思政融入:

此化验单为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例同学面色苍白、眼睑苍白,同时有镜面舌等异常,嘱咐同学去医院做了血常规检查,在这里教导学生们观察病情要仔细认真,作为老师要对同学们多用心和关心。同时告诉同学们,患者的化验单等涉及隐私的部分要注意保护,不能暴露患者的个人信息,此化验单也是在征求该同学同意的基础之上用于教学的,同时隐去了该同学的姓名的基本信息。

(七)贫血形态学分类及临床意义。

(八)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九)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

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有没有既往患过相关疾病,比如发热、肺炎、贫血等相关疾病。以学生为中心,以常见病为例子,启发学生提问,思考这些常见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实验室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扩散思维,哪些疾病也会发生同样的改变。结合临床讲述实验室改变的临床意义。突出诊断学中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板书】

板书可以列出本节课的提纲和掌握的重点内容,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程思政融入: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涉及常规检查,随着科技进步,检测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非常快,对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要鼓励学生要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学习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为人类医学进步贡献力量。只有学好基础知识,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的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这样免得给患者多开检查和开不必要的检查。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给患者增加精神负担。所以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做到真正关怀病人。

3. 总结归纳:

结合血常规化验单,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血液学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以血红蛋白为标准判断成年女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应低于(  

A.120 g/L   B.110g/L  C.105 g/L  D.100 g/L   E.130 g/L

2.重度贫血的血红蛋白含量为(  

A.90g/L   B.70g/L  C.60g/L  D.50g/L   E.30g/L

3.通常作为判断贫血治疗效果和治疗性试验的指标是(  

A.RBC    B.Hb    C.Ret     D.Hct      E.ESR

4.急性化脓菌感染时,如白细胞数明显增多,并伴有明显核左移,说明( 

A.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较差       B.感染局限,机体反应性良好

C.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较差       D.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良好

E.感染严重,机体反应性极差

5.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A.病毒性感染     B.寄生虫感染

C.化脓菌感染     D.血清病         E.放射病

6.血象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病毒感染       B.化脓性感染     C.伤寒

D.脾功能亢进     E.系统性红斑狼疮

7.周围血液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A.结核病          B.伤寒           C.严重细菌感染

D.寄生虫病        E.风湿热

8.下列各项,不属于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的是( 

A.细胞大小不均    B.中毒性颗粒     C.空泡形成

D.-波氏环       E.核变性

9.下列各项,网织红细胞减少的是( 

A.溶血性贫血       B.急性失血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10.下列各项,血沉不增快的是( 

A.活动性肺结核     B.急性心肌梗死     C.心绞痛

D.恶性肿瘤         E.肝硬化

二、简答题

1.病理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三、分析题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和发生人群是哪些?作为临床医生,怎么发现患者贫血?应该做什么相应的检查,怎么诊断,如何确诊,怎么治疗?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 《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 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4)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十三章  血液学检查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初步掌握正常骨髓各系统阶段细胞形态特征;了解细胞化学染色的判断及临床意义;了解免疫分型、遗传学检查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

能力目标: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骨髓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素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难点: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骨髓细胞检查的结果分析及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掌握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初步掌握正常骨髓各系统阶段细胞形态特征;了解细胞化学染色的判断及临床意义;了解免疫分型、遗传学检查在血液病中的诊断价值。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切入点,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白血病的诊断为例子展开教学,讲述血细胞生成及骨髓穿刺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10分钟

30分钟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测

教学要求:

1、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2、掌握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教学内容

1、细胞成熟过程形态衍变的一般规律。

2、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的正常形态。

3、骨髓细胞学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课前探究:

复习血液和造血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疾病需要做骨髓穿刺检查。

1.  新课导入:

以临床上常见的骨髓穿刺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做这个检查,做骨髓穿刺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bone marrow aspiration

2. 过程:

1、细胞成熟过程形态衍变的一般规律。

2、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的正常形态。

3、骨髓细胞学检查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4、骨髓增生程度分级。

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有没有听过见过或者在生活中接触过白血病、淋巴瘤等相关疾病。以学生为中心,以常见病为例子,启发学生提问,思考这些常见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实验室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扩散思维,哪些疾病也会发生同样的改变。结合临床讲述实验室改变的临床意义。

课程思政融入:

介绍做骨髓穿刺的时候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骨髓穿刺是创伤性检查,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鼓励学生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多实践临床技能。鼓励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正确的选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这样免得给患者多开检查和开不必要的检查。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浪费医疗资源,同时给患者增加精神负担。所以要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做到真正关怀病人。

【板书】

板书可以列出本节课的提纲和掌握的重点内容,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骨髓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为101,有核细胞占10%50%,骨髓的增生程度是(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活跃

D.减低             E.极度减低

2.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是( 

A.极度活跃         B.明显活跃           C.活跃

D.减低             E.极度减低

二、简答题

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价值有哪些?

三、分析题

1.白血病有什么临床表现,怎么确诊?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5)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凝血因子检测的筛检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血管壁、血小板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掌握凝血因子检测的筛检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熟悉血管壁、血小板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难点:抗凝系统检测试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以生活中常见的出血为例,阐述血小板的重要功能,介绍凝血因子,了解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监测。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以病例为切入点,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出血和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减少些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例子展开教学,讲述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测

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检测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凝血因子检测的筛检试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熟悉血管壁、血小板检查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了解抗凝系统检测试验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血管壁检测:出血时间(BT)、束臂试验(CRT)。

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计数(PC)。

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时间测定(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抗凝系统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

纤溶活性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课前探究:

以生活中常见的外伤出血为例,启发学生正常情况下血液是怎么凝集的,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如果血液凝集发生问题,会导致怎么样的临床结局,思考常见的血液凝血系统疾病有哪些。

a27b1c620d6c0795e0346eca0474d8d

1.  新课导入:

以临床最常用的血凝全套为例展开教学,让学生明白血凝全套都有什么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  过程:

08ab0f2d473464ed04af5c42bbccf83

教学过程展开凝血的瀑布学说,详细介绍血液凝集的机制,和凝血因子在不同的途径发挥的作用。进而展开教学内容如下:

1、血管壁检测:出血时间(BT)、束臂试验(CRT)。

2、血小板检测:血小板计数(PC)。

3、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凝血时间测定(C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4、抗凝系统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TT)。

5、纤溶活性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D-二聚体(DD)测定。

ce5804e97460264bad0fe50e71398c2

50f1f37fabaf687ff67c57d30a8ad65

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遇到过哪些出血性疾病,比如鼻出血,脑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相关疾病。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扩散思维,哪些疾病也会发生同样的改变。结合临床讲述实验室改变的临床意义。突出诊断学中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融入:

出血性疾病有的来势凶险,有的病情急危重。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多些人文关怀。血液凝集检查在临床上非常重要,是术前检查的必须项目,不可忽视,如果患者有出凝血障碍,在术前没有做相应的检查,不仅危害病人的性命和健康,而且会增加医生的医疗风险,我们既要保护病人,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血凝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不引起APTT延长的是( 

A.重症血友病       B.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

C.血管性血友病     D.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

E.DIC后期

2.口服抗凝药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是( 

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B.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

C.血浆D-二聚体测定

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E.出血时间(BT)测定

二、简答题

简述哪些疾病要考虑做血凝全套检查?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6)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十五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一节 尿液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方法。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尿液化学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尿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方法。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尿液化学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尿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素质层面:理解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桥梁作用。

难点:蛋白尿检查的临床应用和分析。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关,容易理解,故可以结合化验单和生活中常见的小便颜色、小便量的改变展开。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小便颜色、小便量的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疾病如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展开教学,讲述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十五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

第一节 尿液检测

教学要求]

 1、掌握蛋白尿的分类及临床意义。

2、掌握尿沉渣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和管型的形态和临床意义。

3、熟悉尿液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

4、熟悉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正常结果。

5、熟悉尿糖、尿酮、尿内淀粉酶检查的临床意义。

6、了解尿液一般检查的临床应用。

教学内容

1、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方法。

2、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尿液化学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尿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课前探究:

复习和介绍肾脏的基本功能和尿液生成的过程。

Sw044191

1.  新课导入:

以临床常见的尿常规为例,介绍尿常规都有哪些内容,哪些疾病需要做尿常规检查。

2.  过程:

通过化验单的演示,结合临床收集患者小便标本的过程,介绍以下内容:

1、尿液标本的收集及保存方法。

2、尿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尿液化学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4、尿液显微镜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有没有既往患过相关疾病,比如泌尿系感染,肾脏结石。这些疾病尿常规会有哪些改变。

课程思政融入:

患者的大小便等标本在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污染,不要丢失等,以免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尿常规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可造成多尿的疾病是( 

A.严重的心力衰竭 B.急性肾小管坏死 C.尿路梗阻 D.慢性肾衰竭早期E.以上都不对

2.关于无尿的阐述正确的是( 

A.24h尿量少于100mL   B.24h尿量少于150mL C.24h尿量少于200mL

D.24h尿量少于250mL   E.24h尿量少于500mL

3.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内含血量至少超过( 

A.1 mL        B.3 mL         C.5 mL         D.8 mL         E.10 mL

4.下列疾病不可出现血红蛋白尿的是( 

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B.蚕豆病        C.血型不合造成的急性溶血

D.乙型肝炎                  E.恶性疟疾

5.固定比重尿是指( 

A.尿液比重与水的比重相等       B.尿液比重固定在1.020 

C.尿液比重固定在1.010+0.003    D.尿液比重固定在1.015

E.尿液比重与水的比重小于1.0

6.由于剧烈运动、受寒等原因造成的蛋白尿,称为(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功能性蛋白尿       C.肾小管性蛋白尿

D.组织性蛋白尿              E.混合性蛋白尿

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出现(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尿

8.妊娠时出现糖尿,属于( 

A.血糖增高性糖尿 B.血糖正常性糖尿 C.暂时性糖尿 D.应激性糖尿 E.假性糖尿

9.正常人尿中可出现( 

A.细胞管型             B.颗粒管型            C.透明管型 

D.蜡样管型             E.脂肪管型

10.24小时尿量小于400ML,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尿崩症              C.糖尿病

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慢性肾小管功能衰竭

二、简答题

1.简述肾小球性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2.尿液内细胞管型有几种?各有何临床意义?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7)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二节 粪便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标本采集,一般性状(量、颜色、性状、气味),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细菌学检查。

能力目标: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掌握尿常规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难点: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关,容易理解,故可以结合部分临床现象,适当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大便颜色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等展开教学,讲述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大便颜色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肿瘤等展开教学,讲述尿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二节 粪便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粪便一般检查及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标本采集

2、一般性状(量、颜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

4、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

5、细菌学检查

课前探究:

以临床常见的肠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系统肿瘤,痔疮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粪便常规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

3.  新课导入:

2.过程:

以粪便检查化验单为例,依次介绍粪便常规的主要内容:

1、标本采集

2、一般性状(量、颜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

4、化学检查(隐血试验、胆色素检查)

5、细菌学检查

教学过程中,以常见病为例子,常见的肠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消化系统肿瘤,痔疮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粪便常规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启发学生提问,思考这些常见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实验室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

课程思政融入:

患者的大小便等标本在收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污染,不要丢失等,以免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粪便常规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粪便标本采集和留取,以下哪项不正确(   

A.粪便标本有脓血时,应当挑取脓血及黏液部分涂片检查

B.对某些寄生虫及虫卵的初筛检测,应采取三送三检

C.从粪便中检测阿米巴滋养体等寄生原虫,应在收集标本后30min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D.粪便隐血检测,病人应素食3天,并禁服铁剂及维生素C,否则易出现假阳性

E.无粪便又必须检测时,只能通过肠镜获得标本

2.鲜血便一般不见于以下哪种疾病(  

A.直肠息肉            B.直肠癌          C.十二指肠溃疡

D.肛裂                E.痔疮

3.以下关于黑便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柏油样便可见于消化道出血

B.服用活性炭、铋剂等之后也可排出黑便

C.食用较多动物血、肝也可排出黑便,隐血试验可为阳性

D.口服铁剂也可使粪便呈黑色

E.直肠癌和直肠息肉也可排出黑便

4.白陶土样便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溶血性黄疸患者             B.胆管阻塞性黄疸患者

C.肝细胞性黄疸患者           D.胆囊炎患者

E.胆囊切除术后患者

5.关于脓性及脓血便,以下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可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

B.结肠或直肠癌可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

C.胃十二指肠溃疡可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

D.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

E.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6.米泔样便见于以下哪种疾病(  

A.胃十二指肠溃疡          B.胃癌            C.霍乱

D.细菌性痢疾              E.阿米巴痢疾

7.细条样便可见于以下哪种疾病(  

A.胃癌                    B.食管癌          C.胰腺癌

D.直肠癌                  E.胆囊癌

8.以下关于粪便隐血试验,错误的是(  

A.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可以用其检测

B.消化性溃疡,常呈间歇阳性

C.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呈持续性阳性

D.急性胃黏膜病变、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可呈阳性。

E.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鉴别没有太大的意义

二、简答题:

简述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职称: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8)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三节痰液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标本收集,一般性状(量、色、性状、气味),显微镜检查,病原体检查。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认识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掌握痰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

质层面:理解诊断学中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难点:痰培养标本的准确留取和临床应用价值。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关,容易理解,故可以结合部分临床现象,适当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痰液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部肿瘤等展开教学,讲述痰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痰液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部肿瘤等展开教学,讲述痰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三节痰液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痰液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一般检查及化学检查及显微镜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标本收集

2、一般性状(量、色、性状、气味)

3、显微镜检查

4、病原体检查

课前探究:

以呼吸道常见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为例,引导学生什么时候要做痰液检查。

1.  新课导入:

以呼吸道常见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部肿瘤为例,引导学生相应的疾病会发生相关的改变。

2. 过程:

教学过程中,提问学生有没有既往患过相关疾病,比如发热、肺炎、肺结核等相关疾病。以学生为中心,以常见病为例子,启发学生提问,思考这些常见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实验室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扩散思维,哪些疾病也会发生同样的改变。结合临床讲述实验室改变的临床意义。突出诊断学中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痰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痰量突然增加并呈脓性见于以下哪种情况(  

A.肺脓肿                 B.肺炎            C.肺结核

D.肺癌                   E.肺水肿

2.患者咯粉红色泡沫样痰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  

A.重症肺炎              B.急性肺水肿      C.支气管扩张

D.肺纤维化              E.肺癌

3.铁锈色痰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  

A.肺纤维化              B.大叶性肺炎      C.病毒性肺炎

D.支气管扩张            E.哮喘急性加重

4.痰液涂片显微镜检测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细菌性肺炎            B.病毒性肺炎       C.支气管哮喘

D.肺结核                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简答题

1.简述痰液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 《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 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3)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常见原因。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能力目标:初步具备认识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常见原因。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素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和诊断疾病的价值。

难点:诊断与诊断学的基本概念;症状和体征的区别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常识相关,容易理解,故可以结合部分临床现象,适当展开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相关知识点,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痰液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肺部肿瘤等展开教学,讲述痰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痰液改变等例子,介绍常见引起浆膜腔积液的疾病如肿瘤。炎症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四节 浆膜腔积液检测

教学要求

掌握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常见原因,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教学内容]

1、浆膜腔积液分类及常见原因

2、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

课前探究:

以常见的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生相关疾病的情况下,患者的化验单哪些指标会有改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3fbacf1abec3046291f01371291c7a6

1. 新课导入:

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思考哪些疾病会导致腹腔积液和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应该做什么检查来鉴别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dce647777fee752c831b13bea36e815

2.  过程:

鉴别点

漏出液

渗出液

原因

外观

透明度

比重

凝固

蛋白定性、定量

细胞数

细菌学检查

肿瘤细胞

非炎症性液体

淡黄色,浆液性

透明或微混

1.018

不自凝

阴性,<25 g/L

100×106/L,多以淋巴细胞为主

阴性

炎症、肿瘤、物理、化学刺激

不定,可为黄色、血色、脓性、乳糜性

多混浊

1.018

能自行凝固

阳性,>40 g/L以上

500×106/L,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可找到病原体

可找到癌细胞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浆膜腔积液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169eaa6e3bf6348c29faad6370737ff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以下哪项说法错误(  

A.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渗出液可呈现黄色、红色、乳白色

B.漏出液多为清晰透明,渗出液多呈不同程度混浊

C.漏出液比重多在1.018以下,渗出液比重多高于1018

D.漏出液一般不易凝固,渗出液往往自行凝固或有凝块出现

E.漏出液为炎性积液,渗出液为非炎性积液

2.关于漏出液和渗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以下说法哪项正确(  

A.化脓性胸膜炎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

B.癌性积液乳酸脱氢酶一般不升高

C.结核性积液酸脱氢酶一般低于正常

D.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

E.肝硬化患者腹水中乳酸脱氢酶显著升高

3.关于漏出液和渗出液细胞学检查的说法,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漏出液中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

B.渗出液细胞学检查中,中性粒细胞为主常见于化脓性积液

C.渗出液细胞学检查中,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慢性炎症如结核性

D.渗出液细胞学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恶性肿瘤

E.陈旧性出血的积液中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

二、简答题

1.简述漏出液和渗出液的发生机制和常见原因?

2.简述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4)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第五节 脑脊液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特点。

能力目标: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掌握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特点。

质层面:理解诊断学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特点。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导致脑脊液改变的疾病如颅内出血、感染和肿瘤等例子,讲述脑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血液系统疾病的重要性;

2.以化验单和临床常见导致脑脊液改变的疾病如颅内出血、感染和肿瘤等例子,讲述脑脊液检查的临床意义。临床意义,启发同学们思考哪些疾病可以导致相应的化验的变化。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五节 脑脊液检测

 教学要求

1、掌握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特点。

教学内容

1、脑脊液检查的指征、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2、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特点。

课前探究:

脑脊液: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比重为1.005,总量为130150ml。平均每日产生量为524ml。脑脊液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及脊髓,有效地使脑的重量作用减少至1/6,对外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清除代谢产物及炎性渗出物方面,起着身体其它部位淋巴液所起的作用。

1. 新课导入:

回顾之前解剖学学习的脑脊液的产生和循环过程,引出如果发生感染、出血、肿瘤的疾病,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会发生相关的改变。

3.  过程: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滲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人血液中。若在脑脊液循环途径中发生阻塞,可导致脑积水和颅内压升高,使脑组织受压移位,甚至形成脑疝而危及生命。
脑环途径如下:


脑脊液循环途径如下:

侧脑室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脑脊液循环的提点及检查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正常脑脊液容量成人约为(     

A.1015ml               B.3050ml           C.6090ml  

D.90150ml              E.150200ml

2.关于脑脊液的主要功能,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保护大脑和脊髓免受外界震荡损伤

B.调节颅内压力变化;

C.不会参与脑组织的物质代谢

D.供给大脑、脊髓营养物质并运走代谢产物;

E.调节神经系统碱储量,维持正常pH

3.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 

A.510滴/min             B.1020滴/min        C.2030滴/min  

D.4050滴/min            E.6080滴/min

4.关于脑脊液颜色改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脑脊液颜色正常可以排除神经系统疾病。 

B.蛛网膜下腔出血,留取3管标本时,3管均呈血性

C.穿刺损伤,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以后2管颜色逐渐变浅  

D.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颜色可以呈黄色改变  

E.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颜色可以呈乳白色

5.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透明度如何改变(  

A.清晰透明                 B.清晰透明或微浊        C.呈毛玻璃样混浊  

D.乳白色混浊               E.黄绿色混浊

6.关于脑脊液凝固性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  

A.正常脑脊液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会形成薄膜及凝块

B.当有炎症渗出时,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

C.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h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

D.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h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

E.蛛网膜下腔阻塞,使脑脊液呈黄色胶胨状

7.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于(  

A.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

B.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

C.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  

D.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  

E.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

二、简答题

1.简述脑脊液检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2.简述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脑脊液的特点。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3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5)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名称:第十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了解胆红素代谢检查的基本项目及临床意义;熟悉病毒性肝炎的表面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分析简单的肝功化验单,发现异常。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难点:胆红素代谢检查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以肝癌、肝炎、胆结石、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发病率很高,让学生真切理解学以致用。病例举例为主阐述实验室检查的的重要性;通过简单讲述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癌等发病机制和特点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诊断学课程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讲述以肝癌、肝炎、胆结石、低蛋白血症等疾病发病率很高,让学生真切理解学以致用。病例举例为主阐述实验室检查的的重要性;通过简单讲述肝脏疾病如肝炎、肝癌等发病机制和特点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60分钟

60分钟

20分钟

第十六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测

第一节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第二节脂质代谢功能测定

第三节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的检查

第四节肝脏疾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测

第五节肝炎病毒相关检测

第六节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

教学要求

1、掌握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熟悉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3、了解常用肝功能试验的基本原理。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

2、脂类代谢功能测定。

3、胆红素代谢的检查,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实验室检查特点。肝脏疾病常用的血清酶检测。肝脏病常用实验室检查的选择。

4、血清酶及同工酶(ALTASTALP、γ-GTLDH

5、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课前探究:

以肝脏疾病如酒精肝、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感染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生相关疾病的情况下,患者的肝功能化验单哪些指标会有改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1. 新课导入:

回顾之前生理学学过的和生化学习的肝脏的基本功能和三大营养物质的基本代谢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当肝脏发生病变时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会发生相关的改变。

介绍世界各地及中国肝脏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下:

48444487529b44c800c2d590877714f

596fe53df43387f8bd166815f6a1640

2.过程:

蛋白质代谢功能的检查,脂类代谢功能测定。

从实验室检查方面鉴别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和胆汁瘀积性黄疸。

三者鉴别如下:

项目

溶血性

肝细胞性

胆汁瘀积性

TB

增加

增加

增加

CB

正常

增加

明显增加

CB/TB

<15-20%

>30-40%

>50-60%

尿胆红素

++

尿胆原

增加

轻度增加

减少或缺如

ALTAST

正常

明显增高

可增高

ALPGGT

正常

增高

明显增高

PT

正常

延长

延长

VitK反应

胆固醇

正常

轻度增加或降低

明显增加

血浆蛋白

正常

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正常

结合病例介绍血清酶及同工酶(ALTASTALP、γ-GTLDH

为纪念已故乙肝病毒发现者巴鲁克·布隆伯格,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生日——每年的728日定为世界肝炎日。

cb789922b4f5fd822166cf2edae900a

结合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率,介绍甲、乙、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板书】

结合板书等,帮助学生明确课程中心内容、拓展思路、巩固知识,并培养学生写作整洁、思路清晰的良好习惯,巩固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生化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白蛋白减少到何值以下易产生腹水( 

A.60g/L        B.50g/L          C.45g/L       D.30g/L        E.25g/L

2.肝硬化肝实质损害的最主要依据是( 

A.血氨升高    B.胆固醇减低      C.胆红素升高  

D.白蛋白减少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E.甲胎蛋白升高

3.用定量法测定AFP时,其值高于多少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A.大于25μg/L         B.大于50μg/L                 C.大于100μg/L  

D.大于300μg/L        E.大于500μg/L

4.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对下列哪一疾病最有诊断意义(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肝转移癌  

D.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E.肝硬化

5.肝细胞性黄疸时,不正确的是( 

A.总胆红素增高  B.结合胆红素增高  C.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大于35% 

D.尿内尿胆原增高  E.尿内胆红素阴性

6.急性病毒性肝炎首选检测的酶是( 

A.转氨酶        B.碱性磷酸酶      C.单胺氧化酶  

D.乳酸脱氢酶    E.肌酸激酶

7.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最常见于( 

A.溶血性黄疸   B.肝细胞性黄疸     C.阻塞性黄疸  

D.急性肝炎     E.慢性肝炎

8.血清中LDH增高,且LDH5/LDH4>1。考虑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心肌炎         C.急性肝炎

D.阻塞性黄疸        E.恶性贫血

9. ALT基本正常,AST显著增高,ALT/AST<1的疾病是( 

A.肝硬化             B.酒精性肝病        C.脂肪肝

D.急性病毒性肝炎     E.慢性病毒性肝炎

10.早期诊断甲型肝炎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是( 

A.-HAV IgM        B.-HAV IgG        C.–HAV IgA

D.HAVAg             E.HAV-RNA

11.HBV感染后最早出现的血清标志物是( 

A.HBsAg             B.HBeAg           C.HBcAg

D.- HBs           E.-HBc

二、简答题

1.简述胆红素升高的临床分类和特点。

2.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分类和诊断。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1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6)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名称:第十七章 常用肾功能实验室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肾功能检查的正常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了解血尿酸测定;熟悉肾功能检查的项目选择。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分析简单的肾功化验单,发现异常。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肾小球功能的检查。

素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难点:肾小管功能检查。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发病率很高,让学生真切理解学以致用。病例举例为主阐述实验室检查的的重要性;通过简单讲述风湿免疫疾病、肿瘤等发病率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诊断学课程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讲述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发病率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40分钟

第十七章 常用肾功能实验室检测

教学要求

1、掌握血清肌酐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素氮测定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2、掌握近端肾小管功能检测及远端肾小管功能检测常用指标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熟悉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4、了解血尿酸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了解肾功能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内容

1、肾小球功能检查: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尿素、血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蛋白尿选择指数测定,肾小球滤过率测定。

2、肾小管功能测定:近端肾小管功能测定(尿β2-微球蛋白、尿α1-微球蛋白)。远端肾小管功能测定(浓缩稀释试验、尿渗量及血渗量、尿T-H糖蛋白测定)。

3、血清尿酸测定。肾功能检查的选择。

课前探究:

复习肾脏的疾病功能和常见疾病。

滤过图

Sw044191

1. 新课导入:

回顾之前生理学学过的肾脏的基本功能的知识,以肾病综合征和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为例,启发同学们思考,肾脏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会发生相关的改变。

1.  过程:

教学过程中,复习病理学学习过的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提问学生有没有既往患过或听说过相关疾病,比如肾小球肾炎等相关疾病。以学生为中心,以常见病为例子,启发学生提问,思考这些常见病患者会有什么临床表现,重点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会有什么样的相应实验室改变,为什么会有这种改变。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扩散思维,哪些疾病也会发生同样的改变。结合临床讲述实验室改变的临床意义。突出诊断学中实验室检查在临床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肾功能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能较早反映肾小求滤过受损程度的指标是( 

A.血清尿素氮  B.血清肌酐  C.自由水清除率  D.内生肌酐清除率 E.血清尿酸

2.肾病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为40 mL/min,应选择的治疗方案是( 

A.噻嗪类利尿剂      B.限制蛋白质摄入     C.人工透析 

D.应用袢利尿剂      E.实施肾移植手术

3.内生肌酐清除率用于初步评价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当其为20mL/min时,肾功能为( 

A.轻度损害          B.中度损害           C.重度损害 

D.晚期肾功能衰竭    E.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4.慢性肾炎患者检测结果:Ccr40mL/minCr200umol/LBUN10mmol/L,肾功能状态为( 

A.肾功能轻度受损   B.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   C.尿毒症期  

D.尿毒症前期       E.肾功能正常

5.反映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稀释-浓缩功能的敏感试验是( 

A.血肌酐           B.昼夜尿比密试验       C.血β2-微球蛋白(β2- MG)测定

D.血尿酸(UA)测定    E.尿β2-微球蛋白(β2- MG)测定

6.昼夜尿比密试验结果为:尿量明显增多,尿比密低于1.006,考虑的疾病是( 

A.急性肾盂肾炎     B.肾病综合征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尿崩症           E.糖尿病

二、简答题

 1.简述肾功能衰竭的分期。

 2.简述少尿的原因。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2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7)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名称:第十八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血糖检查的正常参考范围和临床意义;掌握心脏病生物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了解血脂测定的临床意义;熟悉血尿淀粉酶检查的意义。

能力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分析简单的生化验单,发现异常。熟知糖尿病实验室诊断的各项指标。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

素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

难点:心脏病生物标志物检测的项目与意义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糖尿病、心肌梗死、高血脂等疾病发病率很高,让学生真切理解学以致用。病例举例为主阐述实验室检查的的重要性;通过简单讲述风湿免疫疾病、肿瘤等发病率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出诊断学课程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讲述糖尿病、心肌梗死、高血脂等发病率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10分钟

90分钟

第十八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测

第一节 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相关检测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第三节 无机离子检测

第五节 心脏病生物标志物检测

第六节 其他常用血清酶测定

教学要求

1、 掌握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2、 掌握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3、 掌握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4、 掌握心肌蛋白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5、掌握血、尿淀粉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6、了解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极其代谢产物检测。

教学内容

1、血糖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2、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载脂蛋白测定。

3、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及其代谢产物检测。

4、心肌坏死标志物测定。心力衰竭标志物(B型心钠素)测定。

5、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测定(血清铁、铁饱和度、铁蛋白)

6、血、尿淀粉酶及同工酶测定,脂肪酶、胆碱酯酶测定。

7、心脏疾病危险因素的临床生化检测。

课前探究:

以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心肌梗死等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发生相关疾病的情况选,患者的生化化验单哪些指标会有改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3421b191d5567abce93e09c82c99a8a

1. 新课导入:

简单介绍糖尿病和心肌梗死、胰腺炎的相关疾病的基础知识,以糖尿病为例,启发同学们思考,血糖的来龙去脉,心肌梗死、胰腺炎的疾病,相关指标会发生什么改变,为什么会发生相关的改变。

bbe999e522c44c96e459a7a4a29b362

2.  过程:

教学内容如下:

空腹血糖检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脂质、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心肌蛋白检测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尿淀粉酶测定的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清电解质检测、血清铁极其代谢产物检测。

3c0ac9e64b8e33cbba5f637e417b4d9

3.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血液生化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血清铁明显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肝硬化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慢性感染

2.再生障碍性贫血时( 

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B.血清铁升高,总铁结合力降低

C.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    D.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

E.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升高

3.对心肌缺血和心内膜下心肌梗死诊断最灵敏的指标是( 

A.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B.乳酸脱氢酶(LDH  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D.碱性磷酸梅(ALP            E.肌酸激酶(CK

4.血清中LDH1LDH2均增加,且LDH1/LDH2比值大于1,见于哪种疾病( 

A.急性心肌梗死  B.急性肝炎  C.心肌炎  D.肝硬化   E.阻塞性黄疸

5.血清胆固醇不升高的疾病是( 

A.阻塞性黄疸. B.糖尿病   C.动脉硬化症  D.肾病综合征  E.肝硬化

6.手足搐搦患者,检查电解质时,最可能降低的是( 

A.钾离子     B.铁离子   C.钠离子      D.镁离子      E.钙离子

7.血清钾升高不见于(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代谢性酸中毒 C.使用呋塞米 D.重症溶血 E.严重组织损伤

8.不造成高钾血症的疾病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B.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严重组织损伤             E.重度组织乏氧

9.关于血清钾离子不正确的是( 

A.机体内的钠主要来源于食物中钠盐    B.钠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

C.大量出汗会引|起低钠血症           D.维持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E.维持肌肉、神经正常应激性

10.心肌梗死时不升高的酶是( 

A.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乳酸脱氢酶 D.肌酸激酶E.碱性磷酸梅

11.关于淀粉酶用于胰腺炎诊断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尿淀粉酶升高幅度与病情成比例   B.血尿淀粉酶增高幅度与病情不成比例

C.血尿淀粉酶已经增高却发生与病情不符的降低提示有坏死性胰腺炎的可能

D.血尿淀粉酶正常不能排除胰腺炎的可能

E.血尿淀粉酶持续升高数周提示有病情反复或有并发症的发生

12.对于心肌肌钙蛋白TcTnT)正确的叙述是( 

A.分子量与cTnI相等      B.心肌肌钙蛋白由TnT三个亚单位组成

C.是心肌的非特异性抗原   D.骨骼肌中不存在    E.可用于诊断心肌缺血

13.以下对CTnICTnT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价值的认识,错误的是( 

A.CTnI诊断特异性高     B.CTnT诊断特异性低  C.CTnI诊断敏感性较低

D.CTnT诊断敏感性较低   E.CTnI升高时间较短

14.关于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血、乳糜不影响测定结果      B.定性方法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

C.胸痛发作后2h即可见升高  D.阳性诊断的窗口期仅为4d   E.具有心肌特异性

15.下列关于血浆脑钠肽(BNP)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来源左心房  B.左心室功能不全可明显增高 C.增高可提示存在心肌损伤

D.快速心房颤动时明显增高E.主要来源于右心房

16.胰岛B细胞瘤患者可出现( 

A.生理性血糖升高 B.病理性血糖升高 C.生理性血糖降低 D.病理性血糖降低 E.尿糖

17.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糖应大于或等于( 

A.7.0 mmol/L         B.9.0 mmol/L         C.11.1 mmol/L   

D.13.2 mmol/L        E.16.0 mmol/L

18.糖尿病病情受到控制后,可用于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的指标是( 

A.血糖  B.尿糖  C.糖耐量试验  D.糖化血红蛋白  E.血清C

19.下列疾病,不引起血清乳酸脱氢酶增高的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白血病 C.慢性支气管炎  D.肝硬化 E.贫血

20.心肌梗死发生后,升高并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最快的指标是( 

A.肌酸激酶同工酶MB   B.肌红蛋白   C.乳酸脱氢酶  D.肌钙蛋白T  E.以上都不对

21.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特异性最高的指标为( 

A.肌酸激酶同工酶MB B.肌红蛋白 C.乳酸脱氢酶 D.肌钙蛋白T  E.以上都不对

22.对早期诊断心肌梗死价值最大的指标为( 

A.脂肪酸结合蛋白 B.肌酸激酶同工酶MB C.肌红蛋白 D.乳酸脱氢酶 E.以上都不对

23.患者酗酒后,上腹部绞痛10小时,测定哪项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最有诊断意义( 

A.血清淀粉酶 B.尿淀粉酶 C.尿沉渣查红细胞形态 D.尿酮体 E.尿糖

、简答题

1、简述OGTT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2、简述糖尿病的分型,临床表现和诊断。

《诊断学》教学设计(首页)

所在院系:

基础医学院

任课教师:

方瑜

职称:

副教授

课程名称:

诊断学

课程性质

R必修

□选修

授课学期:

第六学期

授课对象:

中西医临床

总学时:

128

本章节学时:

2

教材选用

名称:《诊断学(新世纪第4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编:詹华奎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教学资源

1.参考书目

1)万学红,卢雪峰 《诊断学(第九版) 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2)万学红,陈红,吴汉妮 《临床诊断学(第3/八年制) 》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6

(8)潘祥林 王鸿利《实用诊断学(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7

4) 林果为 王吉耀 葛均波 《实用内科学(第15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5[]赞图罗夫 《全身体征诊断彩色图谱》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5.1

6W.B.SaundersTextbook of Physical Diagnosis Company 2011.1

2.网络资源

1)爱课程 湘雅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6709.html

2)爱课程 华西诊断学https://www.icourses.cn/sCourse/course_2354.html

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陕西中医药大学诊断学http://zdxjpkc.sntcm.edu.cn/

4)喜马拉雅 考点精粹/诊断学(本教研室付小卫老师录制)

学情分析

1.知识结构分析

授课对象为临床医学本科大学三年级学生,具备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基础知识,与上述几门相关课程的任教老师沟通,本班同学基础知识较为牢靠,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认知特点分析

学生虽然通过了前期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没有形成临床思维,无法完成疾病诊断。

3.学习能力分析

经与学生交流沟通发现,同学们对于本专业的学习充满兴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参与课堂教学实施,具备对新知识构建的主动性,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习惯被动接受知识。

授课单元

名称: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课程类型

R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实训课  □其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临床常用免疫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理解实验室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

1.让学生在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自我认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道德启迪,培养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正确认知态度,并与之形成和谐的关系,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2.尊重科学,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3.渗透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需求。

4.培养创新意识。

5.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潜心研究专业,注重培养敬业精神。

6.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以患者为中心,具备严谨务实、勤业求真的工作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感。

教学重点、难点等

重点:

知识层面:熟悉临床常用免疫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质层面:理解实验室检查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性。

难点: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自身抗体检查

解决方法和处理措施:

该部分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疾病发病率很高,让学生真切理解学以致用。病例举例为主阐述实验室检查的的重要性;通过简单讲述风湿免疫疾病、肿瘤等发病率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学方法:讨论式、互动式教学,在课堂上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探索知识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和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教学手段:应用PPT教学和现场演示教学,配以图片解析,做到形象明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探索。

教学改革与创新

1.病例举例为主阐述实验室检查的的重要性;

2.通过简单讲述风湿免疫疾病、肿瘤等发病率来引起同学们对此次课程的兴趣和重要性。

《诊断学》教学设计(续页)

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与设计

20分钟

20分钟

60分钟

第二十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测

教学要求

 熟悉临床常用免疫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

1、体液免疫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M蛋白及血清补体的检查。

2、细胞免疫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检查,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测定。细胞因子检测。

3、感染免疫检测: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性传播疾病及TORCH感染免疫检测。

4、肿瘤标志物检测: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糖脂肿瘤标志物,酶类肿瘤标志物和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

5、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检测,抗胞质抗体检测,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及其他自身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检测。

课前探究:

复习免疫学基础知识,什么是体液免疫,什么是细胞免疫,结合以下图片介绍我国肿瘤发病情况,以常见的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所了解。

1.  新课导入:

简单介绍我国肿瘤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思考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肿瘤,介绍肿瘤早期筛查的方法和重要性,引出肿瘤标志物的重要意义:

3.  过程:

分别介绍内容如下:

体液免疫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M蛋白及血清补体的检查。

细胞免疫检测: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检查。细胞因子检测。

感染免疫检测: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性传播疾病及TORCH感染免疫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糖脂肿瘤标志物,酶类肿瘤标志物和激素类肿瘤标志物的测定。肿瘤标志物检查项目的选择。

 据资料显示中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病率为0.2%-0.4%,患者总数大约有500万。其中,女性患病率更高,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3;可于任何年龄发病,但以30-50岁为发病高峰。

自身抗体检查:抗核抗体检测,抗胞质抗体检测,抗组织细胞抗体检测及其他自身抗体检测如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抗心磷脂抗体、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的检测。

a2c5a6fce5b87251fc796e5d4ef7111

4.  总结归纳:

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和课后复习补充的内容。进一步掌握免疫一般检查的内容和临床应用价值。

4. 思考题:

一、选择题

1.用定量法测定AFP时,其值高于多少即可诊断为原发性肝癌( 

A.大于25μg/L             B.大于50μg/L        C.大于100μg/L 

D.大于300μg/             E.大于500μg/L

2.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对下列哪一疾病最有诊断意义( 

A.慢性活动性肝炎           B.原发性肝癌          C.肝转移癌  

D.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     E.肝硬化

3.对肝癌诊断:最有价值的标志物是( 

A.本周蛋白                 B.AFP                C.癌胚抗原   

D.CA19-9                   E.降钙素

4.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 

A.肥大反应            B.ELISA                C.AS0 

D.结合菌素试验        E.以上都不是

5.肥达氏反应的凝集效价阳性的判断标准是( 

A.1:20               B.1:40               C.1:80  

D.1:160              E.1:320

6.下列那种情况下ASO不升高( 

A.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急性咽炎       C.风湿性心脏病

D.急性肾小球肾炎症           E.以上都不是

7.类风湿关节炎的标志抗体是( 

A.AKA                 B.Sm抗体               C.SSB抗体  

D.dsDNA抗体        E.RNP抗体          

8.RA患者最主要的自身抗体是( 

A.ANA                 B.RF                       C.抗组蛋白抗体 

D.ssDNA抗体         E.抗角蛋白抗体

 

二、简答题

1、简述AFP的临床意义。

2、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地址:陕西省西咸新区西咸大道 邮编:712046 电话:029-38185000

版权所有:陕西中医药大学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管理处 陕ICP备05001612号-1   陕公网安备 61040202000395号